close
 
文章來源: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糖尿病家族」會訊
作者: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部邱品齊主任

糖尿病為近年來相當常見因為胰島素代謝失調異常之疾病,隨著人口老化和生活型態及飲食方式的改變,近年來糖尿病已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前四名,台灣地區全人口中糖尿病盛行率約為4%,也就是說約有逾百萬名的糖尿病患者,而且盛行率有逐年上升且年輕化的趨勢。糖尿病會造成血中的血糖過高,長期的高血糖狀態則會傷害到血管內皮細胞,加速血管壁粥狀硬化形成,造成全身性的大、小血管病變。於是之後就容易產生器官功能問題,像是腦中風、心肌梗塞、腎病變、視網膜及黃斑部病變、白內障、神經病變及下肢血管堵塞…等併發症,而造成失明、洗腎、截肢甚至死亡的後果。然而糖尿病的患者也很容易產生皮膚問題,以下將針對糖尿病患者常見之皮膚病以及相關的處理及保養原則做簡單的說明

(1) 皮膚搔癢症:
這病症常發生在糖尿病控制不良以及程度比較嚴重的患者有可能是局部型也可能是全身型,常常皮膚外表看不到明顯異狀,但患者卻會抱怨皮膚劇癢難以忍受。一般來說病程是逐漸發癢,而到了秋冬季節癢感會更為加劇,甚至有不少民眾是因為皮膚長期發癢到皮膚科求診,抽血後才發現自己有糖尿病。而特有在女性糖尿病患者身上發生的會陰部搔癢,更是令人難耐,這問題常會合併皮膚表淺念珠菌感染或間擦疹。要改善搔癢的症狀除了好好控制血糖之外,做好適度的皮膚保濕也有幫忙。不要用肥皂洗澡、不要過度摩擦皮膚;洗澡水溫不要太燙、洗澡時間不要太久;洗完後在乾燥處使用乳液或乳霜,這些都是可行的日常肌膚保養。此外搭配適當的口服抗組織胺以及外用止癢製劑,就可以明顯減緩搔癢症狀。如果已造成濕疹變化,外用類固醇藥膏就有輔助角色。對於較難控制的患者,輔以紫外線B 光照射,也是可以嘗試的方法。

(2) 黑色棘皮症:
此病症常見於脖子後側、腋下、鼠蹊部、肘部及關節彎曲部之皮膚皺摺,呈現灰黑色絲絨狀,常是兩側對稱發生。醫學上一般認為血中胰島素偏高,胰島素作用於角質細胞上的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受體上,促使細胞增生所致。但並非所有黑色棘皮症的患者就一定是糖尿病所造成,因為肥胖也可能發生。此外有些罹患癌症的病人,例如胃癌或肺癌,也可能會產生這狀況,因此在治療上通常要先查明病因。黑色棘皮症的治療效果並不好,建議先從控制血糖做起,之後可以使用含有尿素、果酸或維他命A酸的外用製劑來輔助處理。

(3) 糖尿病足:
約有20~25%的糖尿病患者會罹患糖尿病足,主要是以潰瘍來表現,好發在大腳趾基部以及第一、三、五蹠骨處,周邊常會有硬皮包覆。之後容易造成細菌感染,包括骨髓炎、蜂窩性組織炎及壞疽。糖尿病足部潰瘍的致病機轉主要與周邊感覺神經病變、動脈血管疾病、局部壓力及創傷有關。治療上除了需要維持良好的血糖狀態,避免光腳走路、不要過度修剪指甲、減少外力或擦傷、燙傷或凍傷造成足部傷口、以及穿著合腳的棉質襪及密頭鞋…等都很重要。每日做好腳部清潔,保持趾間、足部乾爽,並用嬰兒油或凡士林滋潤皮膚,防止腳底乾裂。此外每晚睡覺前檢查自己的雙足,如發現有損傷、水泡、指甲內長、雞眼或厚繭…等情況,應儘快找皮膚科醫生幫忙,切忌自行處理。

(4) 皮膚感染症:
糖尿病患者容易造成免疫功能異常,導致抵抗力下降引起皮膚感染問題,特別是細菌或黴菌的感染病,病情會較一般患者嚴重且不易治療。常見的細菌感染病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臨床上表現為癤、癰、蜂窩性組織炎、毛囊炎和急性甲溝炎…等。而黴菌感染包括各種皮膚癬菌症,如足癬、股癬、體癬和灰指甲以及皮膚粘膜念珠菌病,如外陰炎、龜頭炎和慢性甲溝炎…等。治療上除了血糖控制良好外正確積極的給予抗黴菌或抗生素是很重要的。在皮膚保養上除了保持皮膚的乾淨、清潔外,還要注意皮膚的變化,如果發現皮膚有長紅疹、癢疹、水皰、膿皰或是有紅腫熱痛的狀況,就要提高警覺早點就醫,以免延誤病情造成嚴重的後遺症。

糖尿病對於身體的影響是全身性,然而糖尿病相關的皮膚病變卻常常會被民眾所忽略。雖然有些病症不會造成生命危險,但還是會造成生活品質的低落;而有些問題如果不早點治療處理,就可能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所以多一分的認識及注意,就會有多一分的保障及安全;對皮膚多點關心與照顧,也是治療糖尿病很重要的一環。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octor199900 的頭像
    doctor199900

    糖尿病、尿毒症、慢性病相關訊息

    doctor1999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